6月9日,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全面介紹青島西海岸新區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方面的創新實踐、顯著成效和未來規劃,重點展示農文旅深度融合對激發鄉村消費活力的關鍵作用。
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深化陸海統籌、城鄉融合,系統推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取得了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級榮譽。
在具體實踐中,青島西海岸新區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4萬畝,糧食年產量穩定在26萬噸以上;因地制宜做強特色產業,培育373家特色農業產業園,打造藍莓、茶葉、肉兔、水產品等十億級產業鏈,2024年農產品出口額達76.8億元;大力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種業振興,發展數字農業,上線AI三農宣講員“小滿”“小雪”,并成功推廣智能農機裝備,實現主要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
尤為亮眼的是,新區以鄉村振興片區為載體深化農文旅融合,以鄉村振興片區為載體,堅持高品質策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構建“4+2+11”省市區三級片區體系,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結合片區特色文化和自然資源,舉辦櫻花節、黃島藍莓節等活動,打造“原山原水 楊家山里”“周末近郊游 首選張家樓”等鄉村文旅品牌,創建4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和8個美麗鄉村片區,新區獲評全國區域特色美麗茶鄉、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
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舉辦紅楓節
在產業品牌建設上,青島西海岸新區已培育黃島藍莓、海青茶等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13個,省市級知名農產品品牌69個,大場草莓等13個農產品入選《中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品牌附加值顯著提升。
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373家特色農業產業園,打造藍莓、茶葉、肉兔、水產品等十億級產業鏈。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累計培育金花企業5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73家,6家企業入選中國農企500強。實施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培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等綠色優質農產品54個。以承辦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為契機,拓展歐洲、東盟等海外市場,2024年新區農產品出口額達76.8億元,同比增長15.2%。
在節慶活動的基礎上,西海岸新區還構建“線上+線下”產銷體系,打通農產品流通“最后一公里”。線上層面,高標準建設鄉村土特產電商運營中心,深化與京東、抖音等頭部平臺合作,打造“線下體驗+線上交易”一體化模式,通過直播帶貨、數字營銷等方式拓寬銷售渠道,讓新區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市場。線下層面,搭建專業化展銷平臺,全年舉辦10余場農產品產銷對接會,常態化開展農品進商圈、進社區等惠民活動,預計年吸引超百萬人次參與,實現交易額5000余萬元。
張家樓街道畫美達尼鄉村振興片區舉行松泉山森林公園騎游活動
在聯農富農上,青島西海岸新區制定《鄉村振興片區高質量運營實施方案》,建立“黨建賦能、農民主體、產業支撐、市場運作、利益共享”的片區一體化運營工作機制,引進培育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專業團隊,打造全省首家鄉村振興一體化運營平臺,促進政企村民四方互惠合作、共建共享,更好實現聯農帶農富農。
此外,新區在育才引才、文明鄉風建設、生態宜居環境打造、黨建強基賦能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3.2萬元。
鐵山街道楊家山里鄉村振興片區
依托北緯35°-36°黃金種植帶的自然資源稟賦,近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以品牌為依托、以文化節慶活動為紐帶、以多元場景為載體,構建起“品牌+文化+展會”三位一體促消費的新場景,全年策劃30余場涉農主題節慶活動。其中,青島西海岸新區鐵山街道楊家山里片區以激活消費潛力為突破口,做強鄉村生產功能,建設“第一學習室”、齊長城文化館、印象后石溝等體驗項目,推出山里小火車、零碳騎行、徒步等特色體驗方式,使游客于青山綠水間暢游,沉浸式感受紅色文化、齊長城文化、鄉村影視文化的獨特魅力;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畫美達尼片區因地制宜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依托其半城半鄉、山海相依的獨特區位和“油畫名村、藍莓之鄉、紅楓小鎮”的產業基礎,以農筑基、以文增彩、以旅為媒,在畫美達尼鄉村振興片區內實現了顯著的蝶變升級。截至目前,楊家山里、畫美達尼兩個片區已接待游客72萬人次,旅游收入超9000萬元,同比增長3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總收入均創歷史新高。
接下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將強化特色品牌建設,推動農文旅融合,開展融合線上線下、貫通多元場景的促消費活動,奮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高質量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先行區。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