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初,媒體報道,湖北省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由此,新型冠狀病毒開始肆虐中華大地。
第一篇章:保衛武漢
2003年“非典”,我們付出慘痛代價的同時,也擁有了相當豐富的防疫經驗。但是,我們早期對新冠病毒認識不夠,低估了它的傳染性,沒有果斷采取隔離措施。這使得感染人數急劇上升,擠壓醫療資源。出現了床位不夠,防護物資短缺等問題。
危難時刻,黨和政府,動員全國力量,領導人民打響了“武漢保衛戰”。
首先,武漢封城。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防疫隔離”行動。封城之后百姓如何生活?這是考驗當地政府執政能力的現實問題。電力供應、交通運輸等城市保障系統,一環扣一環,都在努力調整糾錯,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
快速啟動“小湯山”模式,短時間內建成“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基建狂魔”名號的背后,是從設計師、建筑工人到企業的默默奉獻。當然,也有幾千萬“云監工”的默默關注。雖然中間出現了兩隊工人打架的插曲,但后經報道證實,由于參建各方都想快速完成項目,導致在工作時間上出現了誤會。而工人們為何如此爭分奪秒趕工期?他們想的是,越早建成,就能挽救越多生命。竣工之后,有這樣一位工人,他領到工資,沒有著急回家,反而把錢立刻花光了。跟隨媒體的鏡頭,我們了解到,他用剛領到工資買了物資捐給了醫院。在這場疫情中,像他一樣的人,還有無數個。
當聽到解放軍要接收雷神山、火神山時,人民感到的是安心,是可靠。而這又大大出乎國外媒體的意料。因為他們不懂得什么是人民子弟兵,什么是軍民魚水情。
個人的力量始終是渺小的。所以我們發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一省包一市”,對湖北省進行馳援。山東省政府派遣十個工作小組,遠赴黃岡市開展支援工作。民間的蔬菜、水果等等生活及防護物資更是不斷運往湖北。
海外同胞也心系祖國。一批又一批的防護物資運送到湖北。有留學生牽頭,歷盡艱難,將物資運回國內。有商人游客“背”回口罩。有企業家直接買下工廠,生產口罩、防護服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在多方努力之下,武漢終于迎來了更燦爛的櫻花季。
第二篇章:大國擔當
人的生命權是最重要的人權。
鐘南山院士說:“我們保住了這么多的人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的醫護人員勇挑重擔,奔赴抗疫前線。在對病毒還沒有更加科學認識的情況下,他們處于暴露在隨時可能感染的環境中,為全國人民筑起了一道堅固的生命防線。
在醫護人員中,有很多是正年輕的90后。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他們可能還正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但當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來臨時,他們勇往直前,沒有絲毫退縮。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我們是不惜代價挽救人民代價的。為了患者,使用ECMO,甚至為危重癥患者做換肺手術。然而,某些西方國家打著“自由”的旗號,置自己國民的生命于不顧,卻還指責我國的防疫手段,妨礙公民自由。“自由民主”淪為了資本主義的遮羞布。
國內疫情漸趨穩定的同時,我國也開始了對其他國家的支援。贈送物資,派遣醫療隊,分享防疫經驗等,都體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每一個中國人都不禁沉思:沒有大國崛起,哪來小民尊嚴?
然而,我們同時需要注意到,國際輿論中也有很多不和諧的聲音。比如,某些媒體批評封城侵犯人權。但是,最基本的人權是什么呢?是生存權。疫情之下,生命權就是最大的人權。以尊重人權為借口,對疫情聽之任之,最終會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青島朝城路小學 韓秀秀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