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購平臺不斷拓展,“線上+線下”模式更新迭代,網購消費已成為拉動消費增長、促進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為深入了解青島城鄉居民網購消費情況,國家統計局青島調查隊對全市120名網購用戶開展專題調查。結果顯示:網購方式日趨多元,有效拉動消費增長;持續刺激消費需從三方面精準發力。
以商品類消費為主,網購整體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商品類消費占網購消費的比重為74.7%,其中排名靠前的依次是:服裝鞋帽家紡類(27.2%)、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16.6%)、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11.2%);服務類消費占網購消費的比重為25.3%,其中排名靠前的依次是:餐飲服務類(30.6%)、教育培訓服務類(14.6%)、健康養老服務類(12.2%)。
消費者對網購體驗的滿意度和評價總體較高,給予滿分5分的占28.3%,4分的占45.8%,3分的占20.8%。其中,給予滿分評價最多的方面分別是“節約購物時間,隨時隨地可以購物”(占比66.7%)、“網購商品(服務)種類豐富”(占比62.5%)、“網購APP、小程序易于使用”(占比53.3%)等。
網購商品普遍比實體店便宜,有效促進消費增長
網購商品或服務因門店租金、人工費用等成本較低,比實體店更具價格優勢。調查顯示,僅有7.5%的受訪者認為網購價格不如實體店便宜,50%認為網購比實體店便宜10%以上,21.7%認為網購便宜10%-20%,13.3%認為網購便宜20%-30%,7.5%認為網購便宜30%以上。網購縮短了居民和商品之間的距離,擴大了居民購物的范圍和品類,對刺激消費起到積極作用。
調查同時顯示,網購用戶中,認為網購使生活消費支出有所增加(增加20%以內)的占42.5%,明顯增加(增加20%以上)的占13.3%,合計占比達55.8%;認為網購對消費支出幾乎沒有影響的占33.3%,認為網購使生活消費支出減少的占10.9%。
網購方式日趨多元,高學歷者更青睞即時零售和跨境電商
即時零售,如餐飲外賣、“宅急送”等,具有“線上即時下單、線下即時履約,依托本地零售供給、滿足本地即時需求”等特點,為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提供較大便利。
直播帶貨,如淘寶直播、“與輝同行”等,以互動性、便捷性、體驗感、主播效應為特點,帶動居民網購熱情不斷高漲。跨境電商,如天貓國際、亞馬遜等,整合銷售平臺,為居民提供海淘渠道,填補了國內消費者追求全球高品質消費品的需求空缺。
數據顯示,網購用戶中,有過即時零售購物經歷的占90.8%,其中即時零售購物金額占網絡購物總金額的比例在15%以上的占34.9%;有過網絡直播購物經歷的占86.7%,其中網絡直播購物金額占網絡購物總金額的比例在15%以上的占39.4%;有過跨境電商購物經歷的占58.3%,其中通過跨境電商購物金額占網絡購物總金額的比例在15%以上的占31.4%。
從學歷來看,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中,通過即時零售、跨境電商購物的分別占98.1%、69.2%,比平均水平高出7.3和10.9個百分點;通過直播帶貨購物的占82.7%,比平均水平低4.0個百分點。
網購消費性別特色鮮明
女性在網購時,通常精打細算,通過大額湊單,實現滿減等方式爭取更大優惠。
調查顯示,74.7%的女性網購用戶會提前規劃消費支出、控制消費額度,而男性網購用戶這一比例為68.0%,低于女性6.7個百分點。男性網購往往更加注重方便快捷,即搜即買,其購買力不容小視。調查同時顯示,64.0%的男性網購用戶愿意花大價錢購買自己喜歡的商品或服務,而女性網購用戶這一比例僅為38.9%,低于男性25.1個百分點。
從網購頻率看,男性網購用戶中,中高頻率用戶(每月網購6次及以上)占80.0%,女性中高頻率網購用戶占76.8%,男女基本相當。從網購品類看,男性主要購買服裝鞋帽家紡類、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餐飲服務類等,女性主要購買服裝鞋帽家紡類、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家用電器音像器材類等。
專題調查結果中建議,從三個方面持續刺激消費。包括穩就業促增收,精準施策提振消費信心;重監管嚴處罰,切實保障網購質量;強化與網絡消費相關的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加快布局和建設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支持新電商加強對中小商戶線上運營、品牌建設、投融資等方面服務,推動多元電商高質量發展。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郭清鑒 通訊員 王春華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