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下午,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市2025年“三夏”生產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截至6月25日,青島市小麥全部收獲完畢、380萬余畝秋作物播種結束,夏管有序推進。其中,即墨區藍村街道綠色增糧先行區內種糧大戶劉君緒的“五良融合”示范田實打畝產886.9公斤,創全市高產示范田單產歷史最高紀錄,實現技術集成創新的歷史性突破。
顆粒歸倉 最高單產886.9公斤
自6月6日開始,青島市從南到北、自西向東開鐮收割。6月10日后進入集中收獲期的高峰階段,日收獲面積超過50萬畝,至6月23日夏收全面結束。
今年,青島首次組織全市綠色增糧競賽,全市120個符合條件的種糧主體中7個地塊畝產超800公斤,其中即墨區藍村街道綠色增糧先行區內種糧大戶劉君緒的“五良融合”示范田實打畝產886.9公斤,創全市高產示范田單產歷史最高紀錄,實現技術集成創新的歷史性突破。這背后是青島以“技術筑基-示范擴面-智能提效-政策保障”為脈絡的系統性探索,示范體系、科技賦能、智能農機、政策支持等關鍵要素環環相扣、相得益彰,讓夏糧豐收的根基扎得更穩。
糧穩天下安。青島市積極落實大面積提高單產的各項舉措,從2023年開始,青島在全國率先啟動建設10個綠色增糧先行區,打造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制“五良”融合的綠色增糧“青島場景”,輻射305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的主糧作物基本達到“噸糧”水平,帶動全市糧食均衡增產。
據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建好10個萬畝規模綠色增糧先行區基礎上,再建100個以上千畝規模示范方和1000個以上百畝規模示范點,建立“市、區(市)、鎮(街)”三級包聯主體服務機制,構建全市綠色增糧“新引擎”。這次實打測產畝產800公斤以上的集成創新技術,經過進一步熟化提升可以復制和推廣。
鞏乃炎 攝
“三夏”期間,全市上下攻堅克難,與天爭時、向技要糧,奮力奪取夏糧穩產增產。搶字當頭,與時間賽跑,讓“機械跑對路、糧食收及時”;服字為要,設暖心舉措,有效保障麥收“人、機、油、路”等要素;穩字托底,助顆粒歸倉,從“田間”到“車間”再到“餐桌”,暢通“收儲銷”全鏈條。
科技支撐 藏糧于技“新動能”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三夏”作為觀測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窗口,映射出青島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技術推廣為脈絡、以供給體系重構為路徑的系統性實踐,更孕育出科技賦能農業、富裕農民的鮮活樣本。
“這塊地從種上麥子開始,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管理,今天的單產這么高,不僅得益于選用高產優質小麥品種,更是因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技術人員的悉心指導以及‘兩選四適’、水肥一體化、‘一噴三防’等技術的配套,小麥長勢明顯好于去年,平均每畝比去年增產20%。”劉君緒說。“經專家組實打測產,該地塊小麥畝產超820公斤!這一成績延續了青島小麥高產攻關一貫優秀的表現,得益于綠色增糧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平度市蓼蘭鎮的綠色增糧先行區核心基地負責人侯元江對記者介紹。
在夏播作業中,農業機械化、智能化成為亮眼“主角”。今年,全市投入播種機械1.8萬余臺(套),其中單粒精密播種機械4200余臺、新增660臺,加裝北斗輔助駕駛系統拖拉機3100臺、新增300臺。單粒精量播種、玉米合理密植、滴灌微噴等水肥一體化技術的大面積推廣,有效提升播種質量與效率,高峰期日均播種45萬畝。
“今年引進的這臺濰柴雷沃收割機每秒糧食喂入量能達到10公斤,減損率可降低到0.5%。”青島同富勤耕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姜永戰介紹道。在作業過程中,多光譜植保無人機、300馬力混合動力拖拉機、谷物復式精量播種機、玉米免耕精量播種機、穗莖兼收玉米收獲機、大喂入量小麥聯合收獲機等30余種智能農機裝備上陣亮相,引導農機手選用智能農機,加速智能農機裝備在青島市的推廣應用。
楊雪梅 攝
農業現代化質感飽滿,從農機裝備到種業創新,從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到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田間地頭的忙碌場景,折射出青島農業新質生產力的蓬勃脈動。
政策賦能 激發種糧“新活力”
“我流轉土地4000畝,光種麥子就3800畝,得益于有國家的補貼政策以及保險,種糧收入不會有太大波動,還是種糧最穩妥,現在咱種地的底氣越來越足!”在平度市南村鎮清水村的麥收現場,青島華強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同時也是種糧大戶的王玉芹掰著手指頭跟記者算起了“種糧賬”。
政府在糧食生產上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一噴三防”作業全部由政府買單,僅這一項,王玉芹所在的合作社托管4萬畝土地每年就能節省成本32萬元。在糧食單產提升方面,補貼政策更是實實在在。小麥包衣、“一噴三防”、精準雙鎮壓等技術應用,加上滴灌鋪設,每畝地能獲得多重補貼。這些真金白銀的投入,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顯著提高了糧食產量。今年,王玉芹的小麥平均畝產達到了1500斤,比前幾年有了大幅提高。
除了資金補貼,青島農業農村部門還積極搭建技術推廣平臺。技術專家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智慧農業系統實時監測土壤墑情、氣象變化,為科學種田提供數據支撐。“有了政策和技術的雙重保障,我們有信心穩產增收!”王玉芹堅定地說。
今年以來,青島市農業農村局會同市財政局等部門,統籌市級以上財政資金,加快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4.52億元、農機購置和報廢更新補貼1億元、糧油規模種植主體單產提升項目3117萬元、農業防災減災項目1250萬元,及時將惠農補貼落實到位。
宋林繼 攝
據農情調度,全市夏播意向面積380余萬畝,目前已全部完成。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緊盯后續夏管措施,下沉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保障,組織專家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查墑情、查苗情,因地因墑因苗科學制定田管技術方案,有序推進夏季田間管理,持續推動綠色增糧“十百千”服務體系落地落實,全力以赴打贏“三夏”生產攻堅戰,為秋糧豐產豐收打牢堅實基礎。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