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8號樓三單元因年久失修,公共區域部位出現嚴重漏水問題,墻壁滲水、墻皮脫落,不僅影響居住環境美觀,更存在安全隱患。”居民多次反映,但因維修基金不足、責任界定模糊、資金分攤方案難以達成共識等問題,維修計劃屢屢擱置,鄰里間矛盾也日益凸顯。面對持續惡化的局面,青島西海岸新區珠海街道珠山社區海天小區黨支部主動扛起責任,成立專項攻堅小組,梳理出“費用分攤爭議大”“維修方案不信任”“資金使用不放心”三大核心難點。
攻堅小組多次組織居民代表利用“珠山夜話”召開協商會議,分析漏水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耐心講解維修方案和資金籌集辦法,“公共部位漏水不是一家一戶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海天小區黨支部書記逄金波在協商議事會上說道。同時組織黨員入戶走訪,向居民宣傳漏水問題的嚴重性和自籌維修的必要性,在充分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以居民自籌為主的資金解決方案。
為確保資金籌集公開透明,小區業委會制定了詳細的資金管理辦法,由居民代表共同監督,確保信息透明。業委會成員還主動承擔起資金籌集的任務,逐戶上門溝通,動員居民參與。在他們的努力下,居民們逐漸認識到,解決漏水問題是大家共同的責任,并主動參與到自籌資金的行動中來,形成了“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圍。
資金籌集到位后,攻堅小組廣泛征求居民意見,選擇了信譽良好、技術過硬的施工隊伍。在施工過程中,居民自發組成監督小組,對施工質量和進度進行全程監督。同時,黨支部和業委會還建立了溝通反饋機制,及時向居民通報施工進展情況,解答居民疑問,消除居民顧慮。
歷經三個月的時間,通過社區黨委協調城市管理、物業、律師等多方資源,在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的帶領下,經過居民自籌資金、共同參與的方式終于維修成功。
在此次治理過程中,社區黨委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建立“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業委會”三級聯動機制,為自治工作提供堅實組織保障。這一成果背后,是小區黨支部與業委會攜手發動居民自籌資金、推進居民自治的生動實踐,讓起初的推諉扯皮、指責抱怨轉化為互幫互助的溫情方式。在凝聚了鄰里情的同時,更展現了基層治理的強大活力與溫暖力量,讓鄰里關系在自治共治中實現“破繭重生”。
下一步,珠山路社區將繼續深化“黨建+自治”治理模式,推動更多民生問題在基層一線解決,讓居民成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受益者,共同建設溫暖和諧的幸福家園。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李賽男
責任編輯:林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