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見東二十四節氣集報暨名家書法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檔案館蘭臺展廳舉辦。此次活動由西海岸新區檔案館、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聯合主辦,書法家協會、見東連體報館聯合承辦。來自社會各界的書法家、攝影家和為本次展覽提供作品的二十四位中書協會員等一百余人參加啟展儀式并觀展。
青島西海岸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古瑯琊臺作為堯帝時代祭祀春分的測候所——旸谷隅夷之地,是測量春分節氣的基準點,也是考古界認定的我國地面遺址尚存的最早天文臺之一。姜太公在此設四時主祠,更讓此地與中國古代四時文化、二十四節氣結下不解之緣,成為二十四節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
傳承弘揚這一珍貴文化遺產,對建設青島西海岸文化強區意義深遠。值小滿時節,“見東二十四節氣集報暨名家書法展”開展,為各界觀眾深入了解傳統文化搭建了一個直觀的平臺。此次展覽由山東省首家連體報館“見東連體報館”館長孫見東精心策劃,突出融合了瑯琊四時文化與書法藝術。
展覽現場
展覽將陜西省日報出版的二十四節氣主題系列報紙,與24位書法名家以節氣為主題創作的書法佳作并置展出。泛黃的報章,承載著不同時期對節氣文化的詮釋與傳承;靈動的筆墨,展現著藝術家對節氣內涵的理解與藝術升華。報紙的紀實性與書法的藝術性跨界交融,搭建起通往傳統文化深處的橋梁。觀眾通過觀展,既能透過鉛字版面,觸摸歷史溫度,感知節氣文化的時代延續;又能在筆精墨妙的書法作品中,領略傳統文化與藝術創新碰撞的絢麗火花。從立春的萬物復蘇,到冬至的寒梅映雪,每一件展品都能喚起人們對自然、對傳統的敬畏與熱愛。
此次展覽,也是對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積極探索。展覽以獨特的呈現方式,讓更多人感受到了二十四節氣的深厚內涵與時代價值,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在傳承與創新中續寫嶄新篇章。活動現場,孫見東向區檔案館捐贈了見東二十四節氣集報10米長卷。區檔案館副館長牛耕向孫見東頒發了收藏證書。
二十四節氣集報10米長卷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范鎮 攝影 韓加君 安殿堂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