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難是社會“小缺口”,卻是民生“大問題”。記者從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獲悉,2023年我市計劃實施停車場建設項目95個,包括新建項目55個,續建項目40個,年內新增泊位2萬個以上。截至3月底,新開工項目31個,完成原計劃的147%,較去年同期增加15個,同比增長94%;完工項目有5個。一季度,我市通過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建成一批特色項目、挖掘一批新建項目,千方百計讓停車“有位”。
五臺山路公共停車樓可提供400個車位,存車取車方便快捷。
全省最高智能立體機械停車樓啟用
來自市停車設施建設指揮部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市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對市民關心、關注的中山商城、八大峽、聊城路、海銀立交、麥島等停車場重點協調督導。其中,麥島停車場提前4個月開工建設,中山商城和聊城路停車場將提前到上半年完工,海銀立交停車場將于11月完工,對緩解中山路歷史城區停車問題起到重要作用。另外,我市也建成一批特色項目,西海岸新區五臺山路公共停車樓便是代表之一,在緊鄰青大附院3520平方米的地塊上新增400個泊位;市南區東平路,李滄區滄海路、大嶗路,西海岸新區南北屯等4個城市邊角地塊也建成停車場,新增泊位385個。
近日,位于青島西海岸新區五臺山路以南、奮進路以西的全省最高智能立體機械停車樓——五臺山路公共停車樓正式啟用,這一區域的停車難得到很大程度緩解。“停車樓距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南門150米,與在建的腫瘤醫院一路之隔,同時輻射周邊十余個居民區和兩個商業區,可有效解決周邊停車難題,緩解交通壓力。”青島真情巴士泊車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曹卉穎介紹,目前停車樓每天停放車輛200輛次。據悉,停車樓塔庫載車板提升速度每分鐘180米,是國內其他立體塔庫提升速度的2倍,可實現1分鐘內快速取車。
挖潛存量、錯時共享,緩解停車難
除了新建擴大供給外,挖潛、盤活存量停車資源,提高管理水平,推進開放共享,也是緩解停車難的一項重要舉措。
青島西海岸新區薛家島街道安子片區由于小區眾多,車位配比嚴重不足,導致周邊小區停車難問題突出。“青島開發區交警大隊與薛家島街道辦事處多次協調溝通、實地調研、充分挖潛,在團圓山路以西、華頂山路以北建設兩處臨時停車場,總共可停放車輛400余輛。”開發區交警大隊大隊長王玉堂介紹,開發區交警還在唐島灣公園周邊“擠”出1200個停車位,滿足市民和游客的停車需求。
緩解停車供需矛盾,“錯時共享”可以讓車位信息共享,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在市南區范圍內,有市南區人民政府、海濱風景管理中心等26家錯時共享停車場免費開放,提供了接近600個泊位,方便市民泊車。
交警李滄大隊利用高架橋下空間、危舊樓拆遷、公園及周邊等閑置用地建設停車場13處,棗山路、重慶路橋下空間停車場,華泰社區、白泥地公園等可提供停車泊位千余個。
“今年,我市將以優先解決老城區等重點區域停車難為突破口,持續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力度,因地制宜、分項施策,堅持‘向地下要空間、向空中要效益’,‘上天入地、見縫插針’建設公共停車場,破解停車設施建設用地難題,著力補齊城市發展短板。”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政公用工程建設發展中心主任司磊表示。
來源:觀海新聞
責任編輯:王海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