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正式發布《“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到2025年,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對此,青島市政協委員、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平建議,把大力發展和振興紅薯產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
紅薯是青島市的重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2萬公頃左右,其面積僅次于小麥和玉米,居第三位。從種植面積上來講,青島是山東省重要的紅薯產區,在全國也占有重要地位。作為深耕紅薯產業鏈的企業,成立于2003年的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食品加工與銷售為核心,逐步形成了從培育、種植、加工到銷售的全產業鏈商業模式。
隨著紅薯低糖、低熱、低脂肪的營養學特性被消費者認知,世界范圍內掀起“紅薯熱”,紅薯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如何做強做大做優紅薯產業,實現產業化經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勢在必行。薛平表示,農業化產業需要青島市委市政府的長期支持,引進相關技能型人才,搭建紅薯產業“種產銷”一體化模式,培育紅薯產業標桿企業,促進紅薯產業發展健康發展,回饋青島市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紅薯種出“致富路”
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青島農業大學、青島宇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借其專業技術培育脫毒薯苗。康福萊1號、2號和3號為根據產量、色澤、口感等指標嚴格挑選出的最優品種,具有抗病毒、提高產量、成活率高等特點。
“科技賦能紅薯產業”自始至終都是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愿景。目前,集團建立農業示范基地和合同種植基地,采用“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紅薯原料年產量達到4000噸。公司與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中山前村、平度市蓼蘭鎮等5個村達成合作,重點發展紅薯產業,不僅使農民致富增收,還能為農業產業調整、鄉村振興提供模板和典范。
青島市西海岸新區中山前村地多,但土質較差,且能灌溉面積不足百畝,農業生產總體上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等傳統作物為主,基本“靠天吃飯”,自身“造血”能力嚴重不足,缺少特色產業和主導經濟產業,也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根據中山前村土壤情況及種植習慣,公司與中山前村合作,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發展紅薯產業,采取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施肥、統一銷售的“四統一”的模式,進行集約化和規模化種植,后由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深加工,制成美式紅薯條、美式紅薯格、紅薯貝貝薯等產品,從而提高紅薯農產品附加值。
中國紅薯走向全球
薯類加工技術在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為保障紅薯系列精深加工產品原料供應,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注冊成立現代農業公司。同時分別在上海市、青島市建設研發實驗室,現已研發紅薯系列產品10余種,集團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對約20%殘料充分利用,成功研發紅薯復合果蔬汁和紅薯燒。同時,集團后從美國、新西蘭引進全自動裹粉蔬菜生產線、裹粉紅薯生產線,企業整體加工能力提升至年產4萬噸水平以上。
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自營品牌“貝貝之星”致力于西式裹粉紅薯類、蔬菜類、芝士類等西開胃小食的研發和制作,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青島市著名商標等。“貝貝之星”品牌憑借高標準的品質,贏得國內外消費者的信賴,產品遍布31個省市自治區,并遠銷大洋洲、歐洲、南美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時,拓展餐廳、酒店、商超和電商等多種渠道,包括但不限于與漢堡王、Mr.Pizza、星巴克、迪士尼、沃爾瑪、海底撈等30多個企業達成合作,讓世界各地的消費者能夠便捷的享用到我們的產品和服務。
未來,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堅持把紅薯產業作為核心戰略,將以鄉村振興為引領,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引領者,把發展紅薯產業作為優化種植結構、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措施,形成完整的紅薯產業鏈,持續以紅薯為原料進行新產品研發,更多更好地惠及村民,使紅薯成為共同富裕道路的“金疙瘩”。
青島財經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聶艷林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