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過槍林彈雨,彌漫過硝煙戰(zhàn)場,一日戎馬騁天下,一輩子捍衛(wèi)男子漢的榮光……”在嘹亮的歌聲中,話劇《光榮人家》于上周末城陽大劇院拉開首演大幕。首演當晚,話劇原型中的 95 歲老人董成森和家人也來到了演出現(xiàn)場,和在場的觀眾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讓彌漫著濃濃軍旅之情的原創(chuàng)大戲再掀觀演熱潮。
【感人故事】:時代贊歌,致敬最可愛的人
這部由青島演藝集團出品、青島市話劇院演出的話劇《光榮人家》以山東青島平度董成森家庭為生活素材創(chuàng)作。該劇以時間為軸,通過劇中主人公“董成軍” 及其家庭幾代人應征入伍的曲折過程為主線,講述這個光榮之家在歷史不同時期、人生不同階段,經(jīng)受不同時代風雨洗禮,面對不同價值取向的誘惑,始終堅守“一日從軍、永遠忠誠;一人當兵、全家報國”的信念,帶動家族十八人參軍入伍的感人故事。
《光榮人家》整個劇彌漫著濃濃的軍旅之情,在編劇陳鵬看來,創(chuàng)作軍旅劇應該賦予其不同的時代使命。“在這部戲里,戰(zhàn)友情始終是董成軍的一種精神寄托,他將這種對部隊、對英烈的一種情感也傳續(xù)到了下一代。”從老兵董成軍到大兒子董志祥和孫子董玉飛,劇中展現(xiàn)了三代人的思想沖突和價值觀念的不同,也正是因為這種父子之間、祖孫之間的心靈碰撞,使人們看到了家風的傳承和信念的光輝。
在采訪中,編劇陳鵬和導演黃港反復提到一句話:我們想在國防使命日益神圣而艱巨的今天,發(fā)出了一個強烈的時代的呼喚:“強國必須強軍,強軍才能強國”。“尤其是在新時代,為當代年輕人樹立榜樣,重塑偶像觀,讓他們真正認識到無論什么時候,解放軍才是這個國家的英雄和偶像。”導演黃港表示, 當一個民族將愛軍的情感轉(zhuǎn)化成擁軍的自覺行動,人民軍隊的前進腳步必將愈發(fā)鏗鏘有力。
【敬畏之心】:演員真摯真實力,挑戰(zhàn)從年輕到老年
青島市話劇院優(yōu)秀青年演員吳堃在劇中飾演主人公董成軍,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時間和年齡跨度極大,對演員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zhàn)。“一句臺詞,閉著
眼睛說、睜著眼睛說、用不同的語氣和情緒說,都可能給觀眾傳遞不同的表達方式。”吳堃告訴記者,這是他首次出演一位年齡跨度大的老兵,剛開始翻閱瀏覽了許多關于原型人物董成森老人的資料報道,把自己對“董成軍”這一角色的認識加入話劇創(chuàng)作中,深刻地挖掘了這個富有時代感的人物的靈魂。
除了年齡跨度大,董成軍這一角色還涉及大量的臺詞,十分考驗演員的臺詞功力。“除了搶妝的時間,近兩個小時的演出時間我?guī)缀跏且恢闭驹谖枧_上的。”
為了詮釋好這個角色,吳堃經(jīng)常在日常排練結(jié)束后自己反復琢磨,除了增強自己對軍人這個角色的信念感外,在嗓音等方面也做了很多的處理和設計,每甜排練結(jié)束嗓子基本都是啞的狀態(tài)。“整個創(chuàng)作團隊包括演員是用一種敬畏真摯的心去做這個戲劇,作為演員必須要有真情實感,為了盡量還原人物的真實性,我在戲里其實是放棄了用話劇的共鳴腔去表演,用自己的真聲去說臺詞,這種真實情感的流露是直擊觀眾內(nèi)心的。”
【舞美亮點】:有儀式感,如同走進博物館
如何展現(xiàn)長達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跨度,也成為了舞美設計上的一大難題。《光 榮人家》的舞美設計金卅在整個劇中強調(diào)了一種儀式感,用三組簡潔的灰色底框 ,呈現(xiàn)出一種博物館的陳列式表演區(qū)域。
“這個戲有 80 多年的這么一個時間跨度, 老人一生的變化如果通過寫實的手法交代,舞臺視覺上會有一種模糊感,缺乏戲劇張力。”金卅介紹,為了涵蓋劇中多變的意境和空間場景,舞美從視覺上將董成軍家庭的每一段歷史故事都微縮在一個集中的空間里,來引導觀眾的觀賞視角。同時,輔助燈光的變化來勾勒出一個個有輪廓、有層次感的時代環(huán)境。
“就像我們走進博物館觀看展覽一樣,燈光營造的光影集中在陳列空間的展示品上,讓觀眾看到并了解老紅軍一家的奉獻與光芒。”金卅強調(diào),《光榮人家》這個戲如同在博物館看展覽一樣,特別注重“儀式感”,在盡量還原人物真實性的基礎上做足戲劇張力,讓觀眾更真實的體會到《光榮人家》所要傳達的情感。
被譽為“燈光詩人”的國家一級燈光設計周正平擔任該劇的燈光設計。他的大型舞臺作品曾26次拿下“五個一工程獎”、16個“文華大獎”,他表示,“這部話劇要講究審美品質(zhì),要把現(xiàn)代審美傳遞給觀眾。在表達過程中,我們從舞臺燈光選擇、器具選擇上用智能化設備來傳遞光的控制,最終實現(xiàn)情感濃烈、內(nèi)心表達準確的觀看效果。
在為觀眾展現(xiàn)一個真實生活的軍人家庭故事的同時,話劇《光榮人家》極致還原歷史故事生活的真實樣貌,尤其是細節(jié)之處更顯匠心,小到一個徽章,一個茶杯,大到演員著裝服飾、戰(zhàn)場裝備,自始至終契合環(huán)境變化。為了注重人物情感的表達,編劇陳鵬為該劇創(chuàng)作的三首主題曲也巧妙地將主人公董成軍人生的幾個關鍵節(jié)點串聯(lián)了起來,該劇的作曲任安為主題曲《槍林彈雨》和《離別的酒杯》這兩首歌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始終貫穿整個董家的歷史發(fā)展脈絡。
【觀眾好評】:家風傳承,樹立文明家庭標桿
演出過程中,當董家為慶祝大兒子董志祥光榮從軍一起合影時,這個光榮人家在舞臺上莊嚴宣誓:“一日從軍,永遠忠誠!一人當兵,全家報國。”此刻, 舞臺上響起熱烈的掌聲。家風是家庭的靈魂,需要一代代傳承。在董家后輩眼中, 董成軍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凝聚的家風,就是這個家庭的“魂”。
青島市話劇院院長傅維表示,作為新時代的文藝院團和文藝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謳歌我們偉大的祖國,“《光榮人家》這部戲我們深入到‘文明家庭’中進行采風,根據(jù)董成森老人這個故事創(chuàng)作呈現(xiàn)在舞臺上,這部文藝作品除了弘揚的強軍、愛軍、建軍、擁軍、贊軍的精神,也希望把好的家風,正能量傳遞給觀眾,這對于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具有積極的引領作用。”
“看得讓人熱血沸騰,自己深深地被董成軍這一家人的家國情懷所打動,尤其是最后部分,董家 18個人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莊嚴敬禮的那一幕,很燃!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要繼承和弘揚革命先烈精神,傳遞榜樣力量。”市民張先生帶一家人來看,他表示,希望未來《光榮人家》可以走向全國,讓更多的人了解青島平度有這樣的一個“光榮人家”。
來自青島市軍休服務中心軍休干部的李建新在觀演中,眼睛里始終閃著淚花,他表示《光榮人家》讓自己深受感動和鼓舞,“在過去的戰(zhàn)爭年代里,我們的老一輩革命英雄為了祖國和人民不怕犧牲,我們作為一名軍隊退休干部,要永遠保持軍人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忠于黨、忠于軍隊。通過董成森的家庭我們也看出了一個軍人家庭的本色,家風是祖國的未來。”
青島演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jīng)理姜乃鵬表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優(yōu)秀的文藝作品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啟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為人民群眾所喜愛。
大型原創(chuàng)話劇《光榮人家》作為 2021 年青島市文藝精品扶持項目,是青島演藝集團打造的一部軍旅題材的重點劇目,在思想上是一部強軍、愛軍、建軍主題非常鮮明的作品,譜寫了一曲“強軍、愛軍、從軍、擁軍、贊軍”的深情頌歌;踐行了“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的時代呼喚!對當代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
——特別關注——
原型劇場慶生,全場觀眾送祝福
在首演現(xiàn)場,一身軍裝、佩戴榮譽勛章的董成森老人親臨現(xiàn)場,當天也是他95歲生日,全場觀眾齊唱生日快樂歌,為老人送上最真誠的生日祝福。話劇《光榮人家》中的原型人物,董成森老人傾盡畢生熱血愛國愛軍,將紅色家風代代相傳;迄今,董家共有四代十八人應征入伍。2020年11月,董成森家庭被中央文明委評為“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
《光榮人家》讓臺下觀看首演的董家子弟也深受感動,董成森次子董希云表示,“《光榮人家》雖然講述了我們家自己的故事,但是我也受到了很大的感動,因為這部戲確實很真實,真實反映了我們家的故事,把我們拉回到原來的年代。青島話劇院的創(chuàng)作團隊付出了巨大的辛苦和辛勤的勞動,我表示深深的感謝;我們家將以這部話劇為鼓勵,更好地發(fā)揚我們家的傳統(tǒng)。”
青島財經(jīng)日報/首頁新聞記者 姜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