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一周經濟,趣說舊事新聞,歡迎光臨本周江湖客棧。
在繼Apple Pay強勢登陸之后,SamsungPay也宣布開始在國內公測,下月將正式啟用。同炫酷的Apple Pay一樣,Samsung Pay也是通過刷手機來實現銀行卡支付。只是,與ApplePay相比,三星支付在應用場景上更廣,可以在沒有NFC終端和傳統POS機的情況下完成支付。
剛被新奇的Apple Pay震撼之后,僅僅過了一個星期,發現這已經并不再是一件新鮮事了,互聯網時代的更新速度可見一斑。從今年春節的紅包大戰就可以看出,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已經炙手可熱起來。隨著蘋果支付落地,三星開始進行支付業務的公測,而小米在發布小米5時也公布了小米的支付業務,還有消息稱,華為、聯想等手機企業的移動支付產品也將陸續推出。
在華為宣布深耕手機支付之前,傳聞已久的MateBook筆記本電腦首先悄然誕生。這款華為MateBook售價從699美元到1799美元不等,和華為手機一樣,電腦側面配備了指紋識別技術,可以實現一按開機;同時采取超薄技術,機身只有6.9毫米。
在整個PC行業處于低谷期時,華為卻選擇推出筆記本電腦,足以顯示出華為尋求新的增長動力的決心。2015年,華為成功超越聯想成為了全球排名第三的智能手機廠商,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了8.4%,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加33%,成功突破了一億部,成為國產首位達到此成績的廠商。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年初的內部工作大會上講話時指出,終端要敢于5年內超越1000億美元,2016年的銷售收入目標為818億美元。
拓展業務邊界,成為華為的目標。不過業內也有這樣的說法,從PC做手機容易,從手機做PC難。目前,華為已經推出了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此次進入PC行業做筆記本為華為的硬件生態補上了重要一環。不過,從華為推出的首款筆記本來說,并未見有何驚艷的顛覆式創新。
估值1000億元的順豐也準備A股上市。日前,順豐在媒體正式刊出了公告,承認公司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輔導。這是繼申通、圓通分別借殼艾迪西、大楊創世,曲線搶占A股市場席位后,民營快遞另一巨頭擁抱資本。
此前,順豐創始人王衛曾一度否認登陸資本市場的打算,“上市的好處無非是圈錢,獲得發展企業所需的資金”。言語之間頗有些不屑。但無論是從融資需求抑或是戰略部署,申通、圓通、中通、順豐都先后紛紛走上了這條路。“十二五”期間,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持續增長,市場規模從2011年的36.7億件增長到2015年的206.7億件,年均增長率超過50%。電商的發展促使快遞業規模迅速擴大,但同時快遞業的盈利能力卻逐漸削弱。部分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如京東,蘇寧易購等,通過自建物流體系的方式降低對第三方物流企業的依賴。盡管行業整體利潤呈現增長態勢,但在快遞價格下滑等因素影響下,快遞行業的毛利率持續下滑。快遞的微利化趨勢,使快遞業公司開始紛紛擁抱資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