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基因代代相傳,一個個紅色遺跡見證光輝歷史,一張張老照片訴說著過往崢嶸歲月,穿越時空仍然激勵我們前行。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在膠東大地上留下了光輝足跡。“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讓我們一起重溫那段崢嶸歲月,一起感受百年變化,共同回顧那段歷程。
細品《共產黨來了苦變甜》這首歌的為民力量,是“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執著,是一部用擔當續寫的百年奮斗史。1954年的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穿越世界屋脊,將雪域高原與內地緊密連接在一起;2006年7月1日,全世界最壯觀的青藏鐵路破土而出;2020年,川藏鐵路開工,成為寫滿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磁力場”“內動力”“幸福線”……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黨員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的自覺擔當,跨越重重困難、穿過無數荊棘,立根鑄魂、行穩致遠,筑牢“幸福線”,描繪好共產黨人成長的“刻度”。“啊哎喜馬拉雅山再高也有頂哎,雅魯藏布江再長也有源哎,藏族人民再苦哎再苦也有邊哎,共產黨來了苦變甜哎……”聽《共產黨來了苦變甜》,共產黨人正在用奮斗致敬自己的青春,鉚足干勁精準發力,對標對表孔繁森、王喜貴、“卓嘎、央宗”姐妹等先鋒模范,立起共產黨人的樣子,去帶領更多人民群眾種下奮斗的種子,成為為民生跋涉的生動注腳,讓芳華永駐。
上周通過學農實踐的機會,在周五我們有幸參加了臥牛山公祭儀式,在這里我們瞻仰了烈士陵墓,聽老師講解了臥牛山戰役的歷史,讓我受益匪淺。臥牛山阻擊戰發生于1947年12月中旬,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七縱隊和第九縱隊,將國民黨軍整編九師七十六旅包圍在山東省即墨縣東北部的臥牛山、古阡村、南阡村一帶,并予以重創。為減少傷亡,九縱組成一支突擊隊,由南阡村村民王先營為向導,從古阡村西北隅的一條大溝中向臥牛山南坡迂回前進。突擊隊摸上山去后,將守軍的火力點一一摧毀,攻山部隊遂發起猛攻,于16日凌晨2時許,全殲臥牛山守軍。國民黨軍七十六旅殘部全部退守南阡村。七縱、九縱將南阡村包圍后,為避免群眾傷亡,派出小股部隊,夜間摸進村去進行巷戰。經過三進三出,又殲滅七十六旅兩個營。五天后,華東野戰軍十三縱已攻克海陽城,被圍于蜆子灣的一九八旅也被全殲。七縱、九縱完成阻擊任務后,于21日夜主動撤圍。國民黨軍七十六旅殘部于22日上午逃回青島。臥牛山阻擊戰,解放軍官兵犧牲122人,地方武裝犧牲71人,南阡村民遇難180人,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一句話: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所以我們要好好拼搏,為國家盡一份力,不辜負那些戰士浴血奮斗打下的江山。
譜就“百折終不悔”的奮斗強音,傳承“不畏困且艱”的勇氣決心。“地陷進去獨身擋,天塌下來只手擎。兩腳熊熊趟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1921年,一艘“小小紅船”從浙江嘉興南湖的煙雨中啟航,百年來,經歷了保家衛國的革命時期、熱火朝天的建設階段和壯闊宏大的改革征程,無數時代英雄用身軀挺起祖國的脊梁、用奮斗點燃夢想的火炬。“危難非所顧,威力非所畏。”廣大黨員干部用心譜就“百折終不悔”的奮斗強音,接棒續跑革命先烈、先鋒標兵的奮進征程,以不畏艱險的勇氣和更高一程的決心,成為新時代的奔涌后浪,積極投身祖國偉業。
唱響《跟著共產黨走向新輝煌》的勝利強音,是“丹心未泯創新愿,白發猶殘求是輝”的勁頭,是一部用使命引領前路的百年輝煌史。牢記使命,方可篤行致遠。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幾乎沒有現代工業。即使條件極端困難,仍然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如今糧食生產喜獲“十七連豐”,中國也創造了人類減貧史奇跡;40年來深圳特區實現了從一個小漁村到現代化大都市的蝶變,見證了國家的發展軌跡;15個國家共同簽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第三屆進博會我們擁抱世界迎接未來,攜手世界各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廣大人民堅定地跟黨走,黨的偉大事業在斗爭中日益發展,不斷地迎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春天。“1921年春雷一聲響,誕生了中國共產黨,老百姓喜洋洋,革命征程充滿艱辛多么豪壯……”聽《跟著共產黨走向新輝煌》,是深情地告訴黨,幾經風雨更懂得,跟著共產黨才有新中國。最是“奮斗”能致遠,從“爭氣”到“領跑”,也見證了中國綜合國力的飛躍,中國的經驗已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筑就新中國的輝煌榮光。
“騰飛的巨龍偉大的黨,堅強的核心就是力量,無聲的戰場軍歌嘹亮,黨引領我們前進方向……”站在“兩個一百年”新的歷史交匯點上,傳唱《走向輝煌》,是新時代長征路上的奮進,篤定“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奮斗姿態。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中國共產黨秉持以人民為中心,永葆初心、牢記使命,乘風破浪、揚帆遠航,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青島市第十六中學
高一13班 劉伊伊
指導老師 尤冬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