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港區自開工以來,已落地41個重點項目,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7個、10億元以上項目8個、世界500強及總部類項目9個。”記者從市北區最新獲悉,自去年3月28日青島國際郵輪母港區開工暨全球招商推介儀式舉行,一年以來大項目的蓄能落地,RCEP青島經貿合作先行創新試驗基地面向“10+5”國家搭建國際合作新平臺,助力青島深度發展,為百年老港“引擎”全面轉型升級。
拆除既有建筑6萬平米提速項目
近日,山東港口大廈舉行竣工暨喬遷儀式——高200多米的山東港口大廈和中聯自由港灣雙子塔相依,成為郵輪港區的地標建筑。“目前,郵輪港區的建設是‘三條腿走路’,一是加快土地收儲工作,二是優化規劃設計,三是推進項目開工建設。”據項目建設方、青島環海灣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遲永杰介紹,截至目前,郵輪港區已經拆除既有建筑6萬平方米,計劃征收土地約600畝,其中300多畝已經簽訂補償協議,并納入土地儲備,近期將實現第一批土地招拍掛。
站在中聯自由港灣41樓向北俯瞰,地鐵2號線西延線郵輪港站正在進行土石方施工;原青島港奮進樓、203號倉庫已被夷為平地。目前集中開工的項目主要位于啟動區樂海坊,屆時與探海坊、尚海坊、通海坊、居海坊等板塊形成合力,將建RCEP國際博覽中心、世界之眼、中鐵晉魯豫總部等,發力“寫字樓經濟”帶動郵輪港區經貿繁榮。
創新“地下開發”規模約26萬平米
“地下整體開發”作為郵輪港區啟動區項目的創新之處,實現了地下空間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統一運營,一方面有利于土地高效集約利用。“地下整體開發打破了政策紅線,但另一方面對規劃和施工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遲永杰告訴記者,啟動區整個地下開發總規模約26萬平方米。目前,地塊的詳勘工作已經基本完成,正在進行施工準備,預計5月份開始止水帷幕施工,年底前完成土石方施工。
廣闊的地下空間除了具備部分商業屬性外,還具有破除交通阻隔、縫合港城的作用。以世界之眼為例,該項目將開發地下四層,地下一、二層布局商業街和人行通道;地下三、四層布局行車道和能源島。同時,和郵輪港站、旅游集散中心聯動,給游客留出充足的親海空間。據悉,啟動區項目將于2023年全部完工。
發力“五中心一所一平臺”產業圖譜
為了精準招商,市北創新模式,組建了融匯集團、環海灣等平臺公司,與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等10余家機構、企業成為“城市合伙人”,開展社會化招商;引進設立融匯——啟信金融科技創投基金等7支基金,通過“產業+基金”模式撬動社會資本,實現“產業引領、基金操盤”。
“郵輪港區的發展邏輯是圍繞航運做貿易,圍繞貿易繁榮金融。世界對國際航運中心的評價體系分為三部分:第一是港口條件,占比20%;第二是航運服務,占比50%;第三是營商環境,占比30%。青島港口優勢明顯,營商環境正持續優化,航運服務相對是發展最大短板。”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產業發展部部長、產業發展專班辦公室副主任隋淼介紹,下一步,郵輪港區將重點瞄準“五中心一所一平臺”這一產業圖譜發力,即中國(青島)RCEP國際博覽中心、跨境貿易創新中心、國際健康管理中心、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國際航運金融中心,山東國際航運交易所,大宗貿易數字化科技平臺,打造“走出去、引進來”的前沿陣地。
此外,郵輪港區還將積極構建內外雙循環樞紐平臺,制定產業生態全景導圖,組建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深入研究RCEP中170余條鼓勵性協議條款,結合青島特色優勢和重點產業方向,探索投資貿易便利化的創新性措施,打造貿易政策洼地,搶占發展先機,成為全省面向RCEP成員國開放發展的重要支點、面向日韓深度開放的先行示范區。
記者 姜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