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深圳將近一個月,無論是在實訓單位交流,還是外出走訪企業,無論是和在深圳創業的朋友坐下小聚,還是走在街邊公車站的廣告牌以及馬路旁的宣傳欄,“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被提起的最多,也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來了就是深圳人”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口號,更是深圳這座具有獨特包容力和吸引力的城市身體力行的證明。表達著40年來,深圳這座城市的發展變化以及新時代的人文風尚。
“來了,就是深圳人”,只是著名的“深圳十大觀念”中的一種。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敢為天下先”、“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讓城市因熱愛讀書而受人尊重”、“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實現市民文化權利”、“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十大觀念”既有獨立的價值內涵,又構成了一個有機的價值譜系,從中不難感受到城市從保障經濟權利、社會權利一步步向保障文化權利的演進,不難觸摸到城市不斷延伸的人文脈絡。
經過查證,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已凝固成城市文化符號的“深圳十大觀念”,只是緣起于網絡上的一個帖子。
2010年8月1日,網友“為洗滌凡塵”在深圳新聞網的深圳論壇“我說深圳事”欄目發表了一個題為《來深十八年,再回憶那些曾令我熱血沸騰的口號》的帖子。帖子里寫道:“我是1992年2月來深圳的,之前在海南,當年咨訊不像今天這么發達,聽收音機廣播是一種時尚。坐在215路香蜜湖到火車站的公交車上,司機大佬正在聽收音機,聽到的頭一句話就是——同在一方熱土,共創美好明天。”文內還配了一張黑白照片,那是當年豎立在蛇口工業區的巨大標語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這個帖子引起了許多網友的共鳴。2010年8月20日,由深圳報業集團主辦,深圳商報、晶報以及深圳新聞網聯合承辦的“深圳最有影響カ十大觀念”評選活動正式啟動,成為一項全城參與的文化盛事。
經過近一個月的網絡征集,共征集到200條網友推薦的深圳觀念,主辦方從中篩選出了103條候選“觀念”。由評選委員投票產生30條最有影響力的候選觀念,并予以公布。在候選環節中,決定深圳十大觀念最終名單的權力,一半在參與投票手里,一半則在由專家組成的評委會手里,而這些評委里,一個政府官員也不要,讓“市民自己選”這樣一種方式,將深圳的自由、開放,創新更體現的淋漓盡致。
評委會討論現場言辭尖銳、硝煙彌漫、各路專家大聲陳述理由,為自己中意的觀念“拉票”,甚至吵得臉紅脖子粗。連一直票選排名第一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也引起了一番唇槍舌劍。有評委表態道:“這已過時了,太強金錢和物質了,現在已經不合適了”。但馬上有人反駁:“它是歷史的產物,是最純粹的深圳精神,這條毫無疑間應該入選,根本不必爭論”。這種討論一直維持到最后一輪投票環節。
最終,網絡投票結果和專家投票結果中,有9條完全重合——與其說是英雄所見略同,不如說,“深圳觀念”對生活在這個城市的每一個人的影響與塑造,是一樣的。
是的,一部深圳史就是一部改革開放觀念的發生史、傳播史與成長史。改革開放以來,深圳的價值并不僅僅體現在被譽為“深圳速度”的現代化建設,不僅僅意味著節節拔高的樓群與連年遞增的產值,而且是向歷史貢獻了這背后的領一時風氣之先的觀念。正是這樣的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與塑造了深圳人,使得深圳在深圳人心中不只是一個地理坐標,還是一個精神坐標與文化坐標。
從歷史的高處俯瞰,我們會清晰地看到,這十大觀念就像指示牌樣標示出了城市的發展肌理,解答了城市乃至整個國家在轉型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問題。比如“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之所以當仁不讓地居于“十大最具影響力觀念”榜首,是因為它堪稱深圳精神的邏輯起點。這句1981年出現在深圳蛇口的著名標語,今人視之只不過是道出了一個樸素的常識,但在剛剛走出思想禁錮的歲月,它無異于平地驚石破天驚,后來廣為傳誦的深圳精神與深圳速度正是脫胎于此。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的響亮口號,對封閉時代的保守觀念進行了有力校正,在姓“社”姓“資”的嘈雜聲中顯示了卓爾不群的勇氣與膽識;“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一直是深圳最為人看重的城市品格之敢為天下先”,“改革創新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構成了深圳精神的堅實基座;“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展示了一個古國孕育的年輕城市熱情擁抱世界的態度;“實現市民文化權利”指向了現代社會公民的權利和責任以及基本倫理;“送人攻瑰,手有余香”則讓人感受到了一個城市的人文體溫與一種樸素而永恒的幸福觀;“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城市擬人化的語氣中蘊藏著平等、多元及公民權利義務意識……可以說,這十大觀念拼出了一幅深圳的也是時代的精神圖譜。
今天,參觀位于鹽田區大梅沙海濱公園的“深圳十大觀念”浮雕文化墻,令我深有感觸,為什么反映當代中國時代潮流的新觀念會較早地誕生于深圳?從根本上來說,深圳觀念其實是黨中央戰略新思想的具體實踐,是“國家立場”的“深圳表達”。這些思想價值觀念,說到底是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審視青島的城市精神,如果說青島的城市精神是一片廣袤無垠的蔚藍的海,那么,從歷史而下的每一個支流都融入其中,齊魯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殖民文化,移民文化,每一個支流奔騰而來,匯聚成一片氣象萬千的精神之海。海納百川,成就了青島城市精神的象征。我們相信,伴隨著“學深圳、趕深圳”的不斷深入,青島這座與生俱來的寬厚大氣、包容開放的氣質,將成為推進青島發展最需要的精神力量,成為引領全體市民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
二組 宋靖屹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