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五屆)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以下簡稱“海科展”)于9月22日在位于青島藍谷的青島國際博覽中心正式開幕。展會由山東省政府批準,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承辦。本屆展會以“科技經略海洋,創新實現夢想”為主題,吸引到了50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業參展,為參觀觀眾帶來一場精彩的海洋科技盛宴。深海低噪聲毛發阻尼陣列、可以深潛萬米的“海燕”水下滑翔機、地震數據寬頻帶長周期海底地震儀等眾多“黑科技”產品參展。
新奇炫酷海洋“黑科技”集體亮相
2020青島海科展展覽面積達到3萬平方米,分為涉海科研院校、海洋探測技術與裝備、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海洋牧場及養殖技術與裝備、海洋船舶技術與裝備、海洋能源利用技術與裝備、海水淡化技術與裝備、海洋通用技術與裝備八大展區,全方位展示海洋科技各領域的最新發展成果。
作為海洋科技領域最專業的展會之一,本屆海科展吸引到了眾多行業領軍科研機構、高校及企業參展。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國地質調查局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機構將攜最新研究成果亮相。天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校也將帶來最尖端海洋“黑科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等央企同樣給參展觀眾帶來驚喜。
青島海科展主打海洋科技牌,各參展商帶來的展品可謂精彩紛呈。由中科院聲學所與南京銳聲聯合研制的深海低噪聲毛發阻尼陣列在本次展會上首次向全球公開發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首條完全國產的深海低噪聲毛發阻尼陣列,系海洋探測領域的關鍵“卡脖子”裝備,此前只有個別國家有能力設計制造。本次展會上發布的阻尼陣列產品,攻克了大深度陣列水聽器設計、阻尼護套設計及實現工藝、微弱信號超遠距離傳輸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已經完全可以替代國外裝備,而且在最大工作深度、設備生存能力等一些關鍵性能指標上有顯著提升,打破了先進國家在該領域的技術封鎖,在海洋研究和開發以及海洋應用等領域,具有重大價值。該技術同是也是中科院聚焦國家最關注的重大領域,把國際上先進國家的“卡脖子”清單變成科研清單任務之一。中科院聲學研究所還帶來了其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聲學記錄儀,可投放在全球任何海域,可常年在海底值守工作,用于記錄水聲信號、環境噪聲及溫度、壓力等環境信息,為國內首套此類產品,本次在海科展的展出也是全海深聲學記錄儀首次向公眾揭開面紗。
展會上還看到了“老朋友”,天津大學連續四年不斷深耕海科展的“海燕”水下滑翔機,目前已能下潛到深淵10619米,萬米深海研究邁入無人持續斷面觀測新時代。在展會上集中亮相的還有中地裝(重慶)地質儀器有限公司帶來的可以觀測1萬米海底的地震數據寬頻帶長周期海底地震儀、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帶來的觀眾可以親自到現場體驗操控的無人駕駛自主航行系統、北京星天科技有限公司的高分辨側掃聲吶、西安天和海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下無人潛航器等等一系列國產高品質的海洋科技產品。
青島海科展常辦常新,參展商展品科技水平持續提升,標志著我國在海洋科技領域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海洋科技領域自主研發能力飛速提升,一些前沿領域已經開始進入世界并跑、領跑階段。
行業大咖論劍“藍色經濟”
海科展舉辦期間,2020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同期舉辦。高峰論壇由第六屆精密制造高層論壇暨第四十一屆航天精密加工技術交流會、2020(第四屆)海洋移動平臺觀測與探測技術論壇、溪流海洋大講堂及“智海杯”海洋文化沙龍、海洋漁業與海洋牧場專題論壇等四大板塊組成。來自海洋科技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就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暢所欲言。
第六屆精密制造高層論壇暨第四十一屆航天精密加工技術交流會由國防科技工業超精密機械加工技術創新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工藝技術中心、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九研究院精密與超精密加工工藝技術中心主辦,青島藍谷管理局承辦,是精密智造領域的頂尖學術盛會。
2020(第四屆)海洋移動平臺觀測與探測技術論壇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十三研究所、青島藍谷管理局聯合主辦,論壇圍繞海洋觀測網絡、導航定位、海洋傳感器、運載平臺四個方向,介紹國內外的最新技術動態,整合優勢資源,最終促進形成國產化海洋高端觀測與探測技術體系,助力藍色海洋經濟發展。
溪流海洋大講堂由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海洋文化產業分會主辦,浙江溪流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和無錫智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技術總監孫鍵研究館員作為主講嘉賓,并邀請了上海華測吳彬與無錫海鷹章繁榮兩位專業人士做海洋技術分享,大家共同就海洋文化、歷史挖掘和海洋探測技術等領域做深度交流。
2020 青島海洋國際高峰論壇海洋漁業與海洋牧場專題論壇圍繞海洋水產養殖發展、海洋水產養殖食品安全、深遠海養殖、海水養殖利用等海洋漁業和海洋牧場建設重點領域的應用、困難和發展,針對現狀及問題提出更好地專家咨詢意見和建議。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專家將發表主題演講。
平臺思維辦會助力行業發展
經過四年的專業化運作,青島國際海洋科技展覽會不僅成功搭建起了行業交流的平臺,更用平臺思維做乘法,搭建起了一個集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行業發展平臺。無論是科研機構、高校,還是企業、個人,都可以通過這個平臺獲得自身的發展。今年展會期間,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2020年“創客中國”海洋產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藍色海洋”技術成果推介會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將同期舉辦,為海洋科技創新創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助力。
第十三屆國際水中機器人大賽(RUC)戰火重燃,將有50多所高校的300多只隊伍來到現場進行激烈的角逐,與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國外參賽隊伍將舉辦線上比賽。
創新創業是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因子,為藍色經濟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新動力。為助力海洋科技領域創業企業的發展,海科展舉辦期間,2020年“創客中國”海洋產業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也將同步進行,大賽以“助力中小企業經略海洋、共筑海洋強國創新生態”為宗旨,是“創客中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舉辦以來的首個全國性海洋專題賽。
技術成果轉化是困擾著海洋科技產業發展的難題。為推進更多的海洋科技研發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今年海科展期間,“藍色海洋”技術成果推介會將舉辦。中地裝(重慶)地質儀器有限公司、青島泰戈菲斯海洋裝備股份公司、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等14家企業將現場推介技術成果。
與知名主持人一起“云逛展”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海科展舉辦期間,不僅要辦好一次行業盛會,同時也要嚴格準守疫情防控相關要求。
進入展會現場人員需要注冊登記青島一碼通,根據提示進行微信掃碼,完成青島一碼通注冊并進行實名認證,進場前要出示綠碼進入紅外測溫區,無綠碼者嚴禁進入,通過紅外線測溫器進行安全檢查并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場館。展會現場要全程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離。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新形勢和新業態,本屆海科展積極迎接挑戰,因時因勢豐富展覽形式,還將邀請山東電視臺主持人來到展會現場,在“青島海科展”官方抖音直播間實時呈現展會盛況。9月22日上午只要關注“青島海科展”官方抖音賬號,就能與山東電視臺主持人一起“云逛展”,線上線下優勢互融,讓更多人感受到海洋科技的魅力。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自2016年首屆海科展舉辦以來,青島海科展經過多年的專業化運作,通過平臺思維做乘法,已經成為國內以海洋科技為主題的品牌展會之一,不僅為海洋科技新成果提供展示的舞臺,更為行業以及藍谷發展搭建起集政產學研金服用為一體的發展平臺。青島藍谷作為青島市委、市政府主動承擔國家海洋強國戰略而打造的海洋科技創新高地,正處于爆發式發展階段,日前已落地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中國大洋鉆采船基地等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的海洋領域“國之重器”,已經成為全球海洋創新資源最集中的區域,在基礎設施、投融資、產業導入等方面有著廣闊的發展與合作空間。
青島財經日報/青島財經網記者 門國鋒 通訊員 馬瀅瀅
請輸入驗證碼